爱体育平台-2025世俱杯十二大球场巡礼:马竞成“大冤种”
↑点击收听↑ 文/流诗人 播/晨诵无声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翻阅中国历史的时候我们总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只要开国皇帝一平定天下,就会进行一场对于功臣的大清洗,搞得满朝的腥风血雨。
可是纵观中国历史上这几个大的朝代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感觉完全就是一个错觉,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为了给子孙扫清障碍,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诛杀功臣外,其他的开国之君并没有对那些曾陪自己骑过马、打过仗的功臣们下过什么黑手,反而还比较宽容。
只要功臣们所犯的不是参与谋反、干预立嗣一类的滔天大罪,一般像“贪污腐败、欺男霸女”这样的“小错误”,皇帝们大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训斥训斥也就过去了,最多也就是个革职回家,并不会真要了他们的脑袋。
看到这里,有人就会说了:刘邦不是也杀功臣了吗?没错,刘邦当皇帝后确实诛杀了英布、彭越、韩信等一批异性诸侯王。可是这些人都是在鸿门宴后才投奔刘邦的,他们使刘邦称帝的拼图,而非起家的资本,因此算不得是刘邦的自己人,受到猜忌也是很正常的事。
反观萧何、周勃这些最早跟从刘邦举义的沛县子弟,他们才是刘邦真正的根基,他们哪一个到最后不是位列公卿、安享晚年呢?
问鼎天下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事情,绝非一人之力,一人之智就可以搞的定的,因此必须至少有一个利益集团作为支撑,才能实现这个极为宏大的目标,而身处这个利益集团中的“自己人”都是轻易杀不得的。
东汉光武帝刘秀与唐太宗李世民可以算是中国历代皇帝中的翘楚,不仅功绩出色,也都享有贤德之名。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昔日的功臣态度友善、待遇优厚,这对他们在后世人的评价中十分添彩。但在我看来,他们未必真的是对这些功臣无比放心、没有猜忌,毕竟皇帝的宝座是只属于一个人的,可他们不杀功臣的原因,我认为可能是与以下两点有关:
这第一点就是年富力强。刘秀与李世民登基时都在三十岁左右,正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个人能力又极强,所以功臣在他们活着的时候是很难掀起什么风浪的。而且他俩的寿命也都不算短,李世民活了五十岁,刘秀活了六十二岁,刘秀这比李世民所多活出来的十二年也恰恰是他平定天下所用的十二年的时间,所以说他们治理一个统一国家的时间是大致相同的,有二十年左右。
这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足够熬死很多人了,武将们戎马一生、风餐露宿,寿命大多不长,文臣们执笔朝堂、未曾领军,又没有什么军事实权,自然也就难以掀起什么风浪。而且这二十年的时间也足够培养起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新君登基即可亲政,也有自己的势力做支持,虽依然要听听老同志的意见,但也不会轻易就成为他们的玩物,想搞点什么颠覆政权、废立皇帝的小动作是极为困难的。
第二个原因是这些功臣杀不得,因为这些功臣是支撑他们起家的根基,冒然杀掉他们,容易“冷了兄弟们的心”。中产阶级出身的刘秀最原始的实力,来源于自己兄长刘演起兵时所聚拢的南阳子弟。后来兄长被更始帝刘玄冤杀,自己又和少数亲信被排挤到了河北。
刘秀便开始在河北联络地方豪强,这才有了逐鹿天下的资本,与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结亲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也是郭圣通为什么能先于阴丽华成为皇后的原因。所以说刘秀的核心力量是起于南阳、兴与河北,在他的背后有着强大的河北地方集团与部分南阳集团的支持,云台二十八将中也大多是南阳地区与河北地区的士族豪杰,对他而言,这部分南阳集团与河北集团就是“自己人”。
而李渊、李世民父子本就出身于关陇贵族,这本就和隋朝同属一个利益集团,这是李唐起家的本钱。李世民自己的资本来源于他的天策上将府,府中的人才不仅有关陇集团,还有李唐朝堂之上的其他各个势力,李世民能发动玄武门之变,与这些人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而玄武门之变也是一次站队,是这些人向李世民显示“谁是自己人”的最好机会。
因此刘秀与李世民他们他们在起家只是最信任的自然就是这些“自己人”,他们也都相当清楚自己是如何成为天下之君的,更清楚这些集团还有多大的能量。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与替代者,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就对这帮“自己人”痛下杀手,那必然会引起他们的恐慌,好不容易才出现的和平局面将再次崩塌,自己也会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所以不管是哪一位开国的君主,他们的成功都与其背后的利益集团密不可分。在这个角度而言,这些皇帝更像是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为合适的时机与充足的才能便拥有了登上宝座的机会。
天下虽然已经平定,但绝不平静,这些“核心资本”依然拥有着强大的能量,难以一下就剪除,强行下手很容易两败俱伤,闹不好还有“翻船”的风险,刘邦所杀的还不是“自己人”都足以使天下硝烟再起,自己疲于奔命,这要是杀了“自己人”还能得了。
但就算再是“自己人”,也总会碍着皇帝的眼,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鼾睡,皇帝们总有一天会树立自己的权威的。也许他不会下手,可不代表着他的子孙不会下手,也许他不会对自己的“老兄弟”们下手,可不代表着他不会对“老兄弟”们的子孙下手,这种事情躲的过“太祖”,也躲不过“武帝”。
不管是西汉武帝的推恩令,还是唐初(特别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时期)对科举重视,这种打开阶梯、冲减实力的方法,在根本上来说都是消灭“自己人”的一种手段。只不过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手段更加柔和,会让这些“自己人”死的不那么痛苦,反抗的不那么激烈。
可是就算消灭了“自己人”的利益集团,皇帝的位置也并不安全,还会有宗亲,还会有外戚。父子相残、兄弟相戮的戏码依然比比皆是。有道是“无情最是帝王家”,这明晃晃朝堂上矗立的金椅子,真的是太“冰冷”了。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